關閉
牢牢把握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的實踐要求
——深入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
發表時間:2020-10-05來源:《求是》2020/19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第十一專題“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收錄了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6篇重要文獻,連同第一卷、第二卷中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論述,系統反映了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提出的一系列具有原創性時代性指導性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理念新觀點新要求,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文化的本質,深刻闡明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的文化使命,把我們黨對文化地位作用和發展規律的認識提升到一個新境界,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確保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始終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是我們認識世界、把握規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確保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實踐的理論、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宣傳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務,就是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這為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把這一根本制度體現到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上,落實到實際工作中,促進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其生動實踐在中華大地上展現出蓬勃生機;在當代中國,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就是要堅持和鞏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地位。

  2016年以來,云南省以打造“絲路云裳·七彩云南民族賽裝文化節”的文化品牌為牽引,帶動彝繡產業實現創新性發展。目前僅楚雄州就有繡娘近70000人,2019年實現產值近2億元。圖為2016年10月28日云南省楚雄州永仁縣直苴的繡娘參加北京國際時裝周時,到天安門廣場參觀。 云南畫報社供圖 張有林/攝 

  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思想文化建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充分證明了中國人民自己選擇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完全順應時代要求、符合我國國情的,是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的唯一正確道路。黨的十九大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一道寫入黨章,將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一個嶄新高度,這是黨的理論又一重大創新和發展。我們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才能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固本開新、永葆生機,否則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只有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順利向前推進。我們進行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文明風尚建設,都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要以辯證的、全面的、平衡的觀點正確處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系,把精神文明建設貫穿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過程、滲透社會生活各方面,自覺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力量。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社會主義文化工作的立足點和出發點,貫穿于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論述中,深刻回答了社會主義文化“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根本問題,充分體現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文化工作者解決現實諸多問題的一把金鑰匙。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作為文化創作和表現的主體,把人民大眾的真實情感和真實生活作為文化生產的源泉,深入人民群眾偉大實踐和火熱生活中,努力創作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

  發展為了人民。習近平總書記對做好宣傳思想工作、新聞輿論工作、文化文藝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都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這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中國共產黨執政理念的一脈相承和與時俱進,具有很強的戰略指導性和現實針對性。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就是要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保障人民文化權利,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文化工作者的天職。我們能不能創作更多“高峰”,最根本取決于是否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要不斷滿足人民在文化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讓文化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動力來自人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既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歷史的見證者,既是歷史的“劇中人”、也是歷史的“劇作者”。脫離人民,脫離生活,文化將失去繁榮發展的現實土壤,就不會有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生命力。依靠廣大人民群眾,是我們在文化建設上的優勢所在,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們都堅持了文化發展的群眾路線,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鮮明特征。在我國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14億中國人民每天都進行著新的實踐、演繹著新的生活、創造著新的奇跡,這種偉大實踐給文化創新創造提供了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要不斷增進對人民的感情,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深入群眾、深入生活,不斷為人民提供文化實踐的舞臺,讓一切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涌流、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

  成果由人民共享。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反映到文化領域,就是要求提供更加豐富的精神食糧,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這是時代的大課題、文化的大責任。進入新時代,人民對文化產品的質量、品位、風格等要求越來越高,更加期待既叫好、又叫座的高質量文化產品,更加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美好生活,更加盼望社會風氣和文明風尚的提升。我們要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推動社會主義文化高質量繁榮發展,促進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讓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豐富,基本文化權益保障更充分,文化獲得感、幸福感更充實。

  三、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心聚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于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必須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聚力引領力,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來抓。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黨的十八大以來,正是有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形成了勇往直前、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我們才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新的奮斗征程上,如何提高整合引領社會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的能力,求得當代中國人民精神世界的“價值公約數”,是我們必須解決好的重大課題。要持續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在全社會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筑牢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思想基礎,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道德滋養。

  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這把“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進一步明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抓住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根本。從習近平總書記多次闡述的對時代新人的要求和標準來看,就是要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這樣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要堅持立德樹人、以文化人,從小抓起、從學校抓起,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提高人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引導人們自覺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勇做走在時代前面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

  用制度建設保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完善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法律政策體系,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融入法治建設和社會治理,體現到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全過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需要強化教育引導,又需要加強制度規范、政策保障,需要把內化與外化有機統一起來,堅持不懈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當前,我國正經歷著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必須以明確的制度規范來引導人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其促進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團結在一起的顯著優勢。我們要著力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健全志愿者服務體系,完善誠信建設長效機制,真正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

  四、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深切體悟到,習近平總書記的每一次重要講話、每一篇重要文章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充滿著堅定的文化自信。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必須有堅定的文化自信,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不忘本來,在傳承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華民族創造了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其所蘊含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觀念,是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資源,也是我們立足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根基;黨和人民在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厚支撐。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客觀、科學、禮敬地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著眼提振當代中國人的精神力量,發揚好紅色傳統,傳承好紅色基因,讓革命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不斷增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

  云南省著眼于優秀文化傳承,把文化陣地建到農戶,使村民積極參與活動,豐富群眾文體生活。圖為2018年2月25日,云南民族村苗族村寨的苗族同胞正在跳蘆笙舞。 云南畫報社供圖 張有林/攝 

  吸收外來,在借鑒人類文明成果中持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當今世界,各個國家之間聯系越來越緊密,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不同文明交流互鑒是各國人民共同愿望。吸收外來,就是要認清形勢、把握大勢,充分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樣性,正視存在的差異與特色,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世界一切優秀文明成果。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我們既要保持對自身文化的自信和定力,又要堅持和而不同、兼收并蓄地開展文明交流對話。

  面向未來,在擴大中華文化影響中提升實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并深刻闡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生動形象表達了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昭示著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凝聚起最大同心圓,奏響了時代最強音,為文化繁榮發展注入了強大精神動力。面向未來,就是要在繼承和吸收的基礎上,大力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不斷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和影響力,引領人民自信地、自豪地向著中國夢的目標奮勇前進。這也是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的必然要求。(趙 金,作者為中共云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責任編輯:王欣舒
【糾錯】
在線評論
用戶昵稱:   匿名 在線評論選件用戶手冊     請遵紀守法并注意語言文明……
驗證碼:           查看評論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5808187&encoding=UTF-8&data=AFigOwAAAAcAAMgUAAAAAQBz54mi54mi5oqK5o-h6ZO45bCx5Lit5Y2O5paH5YyW5paw6L6J54WM55qE5a6e6Le16KaB5rGCPGJyPuKAlOKAlOa3seWFpeWtpuS5oOOAiuS5oOi_keW5s-iwiOayu-WbveeQhuaUv-OAi-esrOS4ieWNtwAAAAAAAAAAAAAALzAtAhUAgsUEqOljPwch6CczfxuKgqYCV98CFASWK1rOdGZ-0UbsJ3qx9miN0XnK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5808187&encoding=UTF-8&data=AFigOwAAAAcAAMgUAAAAAQBz54mi54mi5oqK5o-h6ZO45bCx5Lit5Y2O5paH5YyW5paw6L6J54WM55qE5a6e6Le16KaB5rGCPGJyPuKAlOKAlOa3seWFpeWtpuS5oOOAiuS5oOi_keW5s-iwiOayu-WbveeQhuaUv-OAi-esrOS4ieWNtwAAAAAAAAAAAAAALzAtAhUAhM4TNrWV2svvOq0oG5C8QOnxKogCFHqTvlZ0z0ycmanH0Jy05diq3Pz_&siteid=7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