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共同組織開展的“改革先鋒進校園”活動正式啟動
發表時間:2019-01-01來源:中國青年網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更好發揮先鋒榜樣的示范引領作用,大力弘揚偉大改革開放精神,激發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強大力量,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共同部署開展了“改革先鋒進校園活動”。

  近日,“改革先鋒”孫永才、馬善祥、韋昌進、潘建偉、禹國剛、庫爾班·尼亞孜、張黎明、葉聰、許海峰等分別走進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體育大學。

  這是在“改革先鋒進校園”活動中,首批走入大學校園的改革開放先鋒榜樣。在各高校宣講現場,“改革先鋒”激情洋溢、聲情并茂,師生們仔細聆聽、認真記錄、收獲滿滿、備受鼓舞。

  走進宣講現場,讓我們一睹“改革先鋒”的風采。

  清華大學宣講現場

  孫永才是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執行董事、總裁。他是我國軌道交通裝備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換代的主要組織者和學科帶頭人。

  他以“裝備強國,產業報國”為題為清華師生作了精彩報告,以“尋夢、筑夢、逐夢、圓夢”為脈絡向在座師生分享了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鐵路行業發展、軌道交通裝備發展歷程,以及個人成長與發展的體會。

  他表示,科技創新戰略的核心在于“明、志、篤、行、固、本、培、元”,要不斷追趕,勇于超越。他介紹了中車集團優秀員工全身心投入產業創新的先進事跡和中車集團勇擔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火車頭”任務的精神。

  站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新的起點上,孫永才寄語清華大學的青年學生們積極投身到改革開放新的征程中,譜寫出更加動人的樂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大的貢獻。

  報告會上掌聲此起彼伏,改革先鋒的先進事跡與愛國奮斗精神深深感染了在場所有人員。與會清華師生紛紛表示,改革先鋒不畏艱辛、改革創新、為國為民的情懷催人奮進,當代青年更應該學習這種對事業的熱愛與專注,追趕行業中優秀的榜樣,并努力趕超前行者,在時代浪潮中寫下屬于自己的篇章。

  中國人民大學宣講現場

  馬善祥以“時代催人奮進,個人跟上時代”為題作報告。他分享了自己做群眾工作的經歷,自1988年從部隊轉業后,老馬來到觀音橋街道當了一名調解員,他當時就立下了新的人生志向:“第一,終身獻給黨的群眾工作事業;第二,堅持在基層做群眾工作,爭取成為非常出色的人?!?/p>

  30年來,他累計成功調解矛盾糾紛2000多起,撰寫了160余本、500多萬字的工作筆記,在實踐基礎上形成的“老馬工作法”被推廣到全國。馬善祥說,回望過去,自己在親身經歷中體會到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成就,對祖國發展進步的自豪之情在心中油然而生。展望未來,青年一代正努力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令人對未來充滿信心。

  中國人民大學數百名師生現場聆聽講座。大家表示,馬善祥同志的先進事跡催人奮進、令人鼓舞,他用生動的語言、鮮活的事例講解了基層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律,講解了如何活學活用馬克思主義,充滿了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和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我們要以馬善祥同志為榜樣,做積極向上、奮斗不息、信仰堅定、充滿感恩心、充滿正能量的人。

  北京師范大學宣講現場

  韋昌進生于1965年11月,1983年10月入伍,他參加邊境自衛還擊作戰,在全身22處負傷的情況下,引導炮兵打退敵軍8次反撲,獨自堅守戰位11個小時,由于傷勢過重,昏迷7天7夜,左眼失明,為保衛改革開放和平環境作出巨大犧牲奉獻。榮獲“八一勛章”“戰斗英雄”“全國自強模范”“改革先鋒”“保衛改革開放和平環境的戰斗英雄”等稱號。

  在報告中,韋昌進述說了對軍隊的向往,“當兵是我的人生的第一選擇”,回憶了參加云南地區防御自衛戰這段刻骨銘心的經歷,用戰士青春和生命澆鑄的“老山精神”,激勵他在人生途中奮勇前行。

  他勉勵與會師生,要強化“四個”意識,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我們這一代人,繼承了前人的事業,進行著今天的奮斗,更要開辟明天的道路”,為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學習、努力奮斗!

  與會的北師大師生紛紛表示,韋昌進政委以親歷者的視角,以充滿激情的演講,帶我們重回當年炮火連天的老山前線,使我們倍感震撼、深受教育,深刻體會到改革開放的和平發展環境來之不易。我們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由衷地向偉大的“戰斗英雄”致敬、向不朽的“老山精神”致敬!

  中國科學院大學宣講現場

  潘建偉,1970年生于浙江,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他是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量子力學基礎問題檢驗等領域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科學家。經過20多年的創新求索,他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研發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于2016年飛向太空,在距地球50萬米的“星空實驗室”求解愛因斯坦對量子力學的“百年之問”。2017年,他入選《自然》年度十大科學人物;2018年,入選《時代周刊》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

  12月28日,潘建偉院士在成立于1978年、與改革開放同頻共振的中國科學院大學做了一場精彩的報告,第一教學樓101報告廳人山人海,過道和門口都擠滿了學生,另外開辟的直播教室也座無虛席。

  他從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遭受西方列強侵略講起,講述了郭永懷、趙忠堯、錢偉長等老一代知識分子追求科技報國、渴望國富民強的家國情懷。他說自己是在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人,能把夢想融入改革開放的偉大浪潮,與時代同行,與祖國同盛,是最大的幸運。

  他回憶了求學經歷,特別是分享了從出國留學到回國組建實驗室,進而在國家支持下一步步打造一流人才團隊,在量子信息和量子通信領域開拓創新、掌握核心技術、取得國際領先成就的寶貴經驗。他勉勵同學們,科學研究要如同改革開放一樣,以開放的態度充分合作,要充滿自信、勇于創新,在這個偉大時代勇敢地承擔起科技報國的歷史使命。

  報告結束后,潘建偉和同學們進行了深入的交流互動,現場掌聲不斷,氛圍十分熱烈。同學們紛紛表示,潘建偉院士幽默的語言和平實的風格令人印象深刻,他的科研經歷和成功經驗更是讓人受益匪淺,在現在的學習和以后的工作中,要向他一樣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到波瀾壯闊的國家和民族事業中,用實際行動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貢獻力量。

  中央財經大學宣講現場

  作為資本市場發展的實踐者,禹國剛參與并見證了我國資本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區域到全國的發展歷程。

  他以“資本市場發展的故事”為題向中財的師生作了精彩的宣講,他結合親身經歷,動情地講述了新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深交所成立背后的故事,深情回顧了一路走來的艱辛歷程。

  禹國剛說他一生中引以為自豪和感到高興的事,一是建立了深交所;二是在他主持工作期間,深交所在全球第一個同步實現了“四化”,即交易電腦化、交收無紙化、通信衛星化、運作無大堂化,為我國資本市場探索出了一條規范、安全、高效、低成本的發展道路。

  禹國剛還表示對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充滿信心,期待深交所未來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能大有作為,更好地支撐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支持全國的發展,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現場聆聽的師生們無不為他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和奮發有為的時代精神所感動,現場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報告會后,同學們踴躍提問,與禹國剛積極互動。大家紛紛表示禹國剛的事跡感人、催人奮進、深受鼓舞,要以改革先鋒為榜樣,努力學習,勤勉工作,為中央財經大學“雙一流 ”建設添磚加瓦,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中央民族大學宣講現場

  庫爾班·尼亞孜在宣講過程中回顧了自己敢為人先,沖破思想觀念束縛,2003年拿出所有積蓄60余萬元,創辦新疆第一所民辦國家通用語言小學并挨家挨戶動員鄉親送孩子學習國家通用語言,用教育改變貧窮落后面貌的奮斗歷程。

  他還介紹了自己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摸索教學方法、積極開設國學課堂、大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等經驗和做法,不僅使千余名少數民族學生改變了人生命運,更為弘揚中華文化、增進民族團結作出了積極貢獻。

  作為伴隨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產業工人杰出代表,張黎明在宣講中介紹了自己堅守基層一線,在平凡崗位上練就過硬本領的一個個小故事。

  他從事電力搶修工作30多年,累計巡線8萬公里,從未發生安全事故;他勇于探索、矢志創新,帶領團隊實現技術革新400余項,獲國家專利158項,其中20余項填補智能電網建設空白,并把創新成果應用于生產實踐,被百姓親切地稱為“光明使者”。

  談及獲得“改革先鋒”榮譽稱號時,張黎明表示:“要以‘改革先鋒’時刻鞭策自己,踐行‘人民電業為人民’的宗旨,以永遠在路上的精神,堅定不移地投身改革開放,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奉獻工人智慧和工人擔當!”

  一千余名中央民大師生現場聆聽報告,大家一致認為聆聽改革先鋒的動人事跡,令人心潮澎湃,宣講帶來了一次心靈洗禮和一場精神盛宴。同學們紛紛表示歷史的接力棒已經交到新一代青年手中,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大力弘揚改革開放精神,自覺擔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崇高使命。

  北京科技大學宣講現場

  葉聰,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黨委委員、副所長,研究員。他長期開展載人潛水器總布置設計及方法研究,曾任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主任設計師和深海勇士號的副總設計師,現任全海深載人潛水器項目負責人、總設計師。

  他向北科大師生做了題為《將深潛進行到底》的精彩講座。在報告中,他分享了自己在改革開放中,與祖國共命運、與時代同發展、與人民齊奮進的親身經歷,講述了改革開放帶給中國和世界翻天覆地的變化,對載人潛水器的“前世今生”進行科普,回憶了自己蛟龍號海上試驗四年的刻骨銘心的經歷,分享了自己和團隊的科研心得。

  葉聰在蛟龍號的研制和應用過程中總結了十六個字的中國載人深潛精神——嚴謹求實、團結協作、拼搏奉獻、勇攀高峰。他鼓勵同學們把這十六字精神傳承下去,并發揚光大,為黨和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

  報告結束后,葉聰和現場的師生進行互動,現場師生就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向葉聰發問,進行深入交流。葉聰妙語連珠,現場掌聲不斷,把報告會現場的氛圍推向高潮?,F場聆聽報告的師生紛紛表示報告情理并茂、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聽后倍受鼓舞,我們要像他一樣,對祖國的一腔熱忱,樹立勇攀科學高峰的勇氣,把祖國科學事業推向世界最先進行列。

  北京體育大學宣講現場

  在1984年的第23屆奧運會上,許海峰以566環的成績獲得男子自選手槍60發慢射冠軍,實現了我國奧運史上金牌榜“零的突破”。轉任教練后,許海峰創新訓練方法,先后培養出多名奧運冠軍、世界冠軍,被稱為“金牌教練”。

  在“成功的秘密”主題宣講中,他用詼諧幽默的語言講述了他從一名赤腳醫生轉行練習射擊直至取得成績,退役后執掌教鞭培育新人,擔任管理者勤勉于任的經歷。

  作為北體大校友,許海峰還在報告中勉勵師生要樹立目標,從小目標著手,向遠大目標前進,為中國體育騰飛作出貢獻;要干一行,愛一行;要善于研究,挖掘事物蘊含的深層邏輯;要勤于學習,拓寬知識面,不斷提高自身知識水平、思維能力和工作能力。

  400余名北體大師生現場聆聽報告,大家紛紛表示倍感親切、深受教育。有現場的同學在聽完報告后表示:“通過許海峰老師的講述,我明白了做人要有信心和信念,要踏實做事,才能成功。改革開放為中國體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通過改革開放,中國才有機會參與國際比賽,拿冠軍,破紀錄,舉辦奧運會。這次報告會使我受益匪淺,更堅定了我們為祖國的體育事業再創輝煌奉獻力量的決心?!?(記者 李晨)

責任編輯:賈 玉韜
【糾錯】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tv-国产 亚洲 中文 在线 字幕-国产精品第一页